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中醫及自然療法治癌的優勢(四)

五. 西醫治療癌症的方法及其副作用

目前西醫治療癌症的手段不外是手術、放射治療、化學療法及免疫療法。
手術對初期癌症病人效果較好,往往能治癒,但對晚期病人就很難只靠手術來治癒。放射療法屬局部性治療,受癌症部位影響,其治療效果也不一致,因此治療上有它的局限性,且放射線同時可殺害癌細胞和正常的細胞,難免有一些副作用。化療(如氮芥、絲裂霉素、長春新鹼等)雖然有一定的效果,缺點是敵我不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一起殺,引發病人各種不適症狀。免疫療法目前療效還不夠確切,而且容易受瘤體大小及封閉因子的影響。

六. 自然療法治癌的概念


自然療法醫學認為,機體本身有一套極為健全有力的自癒系統,而疾病的發生必然有某些原因阻礙了這套系統的運行,因此,只要能探索出這個阻礙的原因,並且把它消除,則疾病自然痊癒,而不是單純地用藥物或各種手段去消除症狀而已。
自然療法也注意病人的整體狀況,不但生理方面,連精神方面、遺傳因素及外界環境的影響方面也注重,而且深信「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
自然療法認為癌症的發生及發展,是由於機體營養失調,公害污染及情志失調等,引起機體代謝不平衡而造成的結果,因此認為治療上必須集中在以下數點:


(一) 飲食營養方面
所有食物必須都是新鮮的而且是有機的(Organic) ,而且一半以上必須是生的(Raw food)。有機的食物是指在一個特定不受任何污染的土質上,不經過人工施肥的栽培,及未經任何農藥污染處理過的食物。不能食用冷凍的罐頭、加工或加糖的食物,特別推薦新鮮的胡蘿蔔汁,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及酵素,而且必須在作好新鮮的胡蘿蔔汁後15分鐘內將它喝進體內,否則很快地會被空氣中的氧所氧化而失去活性。蔬菜要絞汁時必須拿出冰箱至少一小時後才絞汁飲用。


(二) 酶 (酵素)
每天必須日夜服用大量胰消化脢,目的是要消化並分解癌細胞的蛋白質。


(三) 排毒
每天實施有機咖啡灌腸3-12次,排出體內毒素及廢物,身體愈痛則灌腸次數須愈多。


(四) 其他
(1) 清肝
進行五天特別飲食,包括蘋果汁、瀉鹽(硫酸鎂)、橄欖油及磷酸等。
(2) 清腸

每隔月一次,每次實施5天,包括纖維及粘土礦物來洗滌大腸。
(3) 洗滌排毒
每三個月實施一次,每次2天,只喝果汁,每天6個葡萄柚、6個檸檬及12個橘子榨成的果汁,喝果汁之前,先喝3茶匙的瀉鹽,連續作3次,以排體內毒素。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中醫及自然療法治癌的優勢(三)

四 致癌的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
癌症發生的因素,即要考慮外界環境的因素,又要考慮機體本身的內在因素:


(一) 外界致癌因素

(1) 化學致癌因素
首先發現化學物質可能致癌的是早在1775年Pott發現掃煙囪的工人容易患陰囊癌。 1914年日本學者山极和市川用煤焦油反覆擦拭兔耳皮膚而引起皮膚癌之後,人們開始注重化學致癌物質的研究。 已經有1000多種對動物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資被發現,其中有些可能與人類癌瘤有關,主要的化學致癌物質有以下幾種:


1) 多環芳殌類
由多個苯環縮合而成的碳氫化合物,如3‧4 苯并比,是煤焦油的主要成份,與某些地區肺癌和胃癌的發病率升高有一定的關係。


2) 氨基偶氮染料
用二甲氨基偶氮苯(奶油黃,餵大鼠,可引起癌症。


3) 芳香胺類
印染廠工人長期吸入空氣中的乙奈胺,易發生膀胱癌。電纜工人易得膀胱癌,可能與電纜外包的橡皮內含芳香胺類的防老化劑有關。


4) 亞硝胺類
亞硝胺可由亞硝酸鹽和二級胺在胃內合成,主要引起肝癌,食道癌和胃癌。 而亞硝酸鹽和二級胺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亞硝酸鹽常被用作食物的防腐劑和醃漬劑。而二級胺是植物和動物蛋白質的中間產物,在魚、肉、穀類中皆可發現,因此臘腸、火腿肉、 鹹魚、醃菜等食物皆可在胃中產生亞硝胺。又亞硝酸鹽還可由硝酸鹽形成,而硝酸鹽在施用硝酸氮肥的作物中含量普遍升高。


5) 氯乙烯
聚氯乙烯是目前應用最廣的一種塑料,大鼠長期吸入氯乙烯氣體,可誘發肺、皮膚及骨癌,塑料廠工人易誘發肝血管肉瘤、肺癌等。


6) 微量元素
多種微量元素在體內可誘發或抑制腫瘤的發生,如砷可引起皮膚癌、肝癌。 鎳可引起鼻咽癌、肺癌。鎘可引起前列腺癌、腎癌。鉻可引起肺癌。相反地,鉬、鎂、 鍺、硒等有防癌或抗癌作用。


(2) 物理致癌因素

1) 輻射線
長期接觸X射線可引起皮膚癌及白血病,開採含放射性物質的礦工易得肺癌,日本廣島長崎原子彈受害者的粒細胞性白血病發病率明顯升高。


2) 紫外線
長期照射紫外線可導致皮膚癌和惡性黑色素瘤,白種人易得。


3) 熱輻射
印度克什米爾人腹壁皮膚的環爐癌及中國西北地區居民臀部皮膚的”炕癌”,皆與熱輻射有一定的關係。


4) 纖維狀異物
石棉纖維或玻璃絲長期吸入肺內或植入動物胸腔可誘發肺癌。


(3) 生物致癌因素

1) 病毒
目前已知與人類腫瘤有關的病毒約150株以上,如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與T細胞白血病有關。EB病毒(泡疹病毒的一種)與鼻咽癌及Burkitt淋巴瘤發病有關。單純泡疹二型病毒和乳頭瘤與子宮頸癌有關。乙型肝炎病毒與原發性肝癌有關。


2) 寄生蟲
埃及血吸蟲感染,合併膀胱癌者高達80%。中國血吸蟲病流行區,有10.8%~16.9%的結腸癌。華支睪吸蟲感染,可能誘發膽管上皮癌。


3) 真菌及其毒素
黃麴霉菌所產生的黃麴霉毒素,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可誘發肝癌。酸菜中的白地霉菌與食道癌有關。


(二) 內在致癌因素

(1) 遺傳因素
少數腫瘤如視網膜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腎上腺或神經節的母細胞神經瘤具有明顯的遺傳性,不少常見的腫瘤,如乳腺癌、食道癌 肝癌、鼻咽癌、白血病、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等,往往有家族性的現象。


(2) 免疫因素
從大量實驗證明,腫瘤的發生確實與機體的免疫狀態有密切關係。 例如切除動物胸腺,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其癌變率明顯增高。 愛滋病患者常伴Kapasi肉瘤和淋巴瘤,某些癌症如絨毛膜癌及惡性黑色素瘤者,有時提高其免疫力,可自行消退。又乳腺癌及胃癌患者,其免疫力強者,可長時間不轉移,存活時間較長。


(3) 激素因素
乳腺癌的發生與雌激素過多有關,而攝護腺癌用雌激素治療可抑制其生長,生長激素可促進腫瘤的生長和轉移,腎上腺皮質激素對白血病的發展有抑制作用。


(4) 性別和年齡因素
女性易患生殖系統、乳腺、甲狀腺、膽囊的癌瘤。 而肺癌、食道癌、胃癌、肝癌、鼻咽癌則多見於男性。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肉瘤多見於青年,而視網膜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則多見於幼兒。


(5) 種族因素歐美國家的乳腺癌發病率高,日本胃癌發病率高,廣東的鼻咽癌發病率高,這種現象與遺傳、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有關。

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

中醫及自然療法治癌的優勢(二)

二 腫瘤的概念
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贅物。常表現為局部腫塊,腫瘤細胞具有異常的形態、代謝和功能。它生長旺盛, 常是持續性生長,與整個機體不協調,並且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發育成熟的能力, 甚至接近幼稚的胚胎細胞。腫瘤的增生與機體炎症或損傷修復的增生有本質上的區別,腫瘤性的增生不根據機體的需要而持續不斷的增生,既使致瘤因素不存在時,腫瘤仍繼續增生,危害機體。
根據各種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把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良性腫瘤除了長在重要器官而有危險性之外,一般不會致死。惡性腫瘤如任其繼續增生發展, 常引起死亡,嚴格說如惡性腫瘤來源於上皮組織的稱為“癌”,來源於間葉組織的稱為“肉瘤”,而一般人現在所說 “癌症”,其實泛指所有惡性腫瘤而言。

三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別


(一) 組織結構及分化程度之區別
(1) 良性腫瘤:分化好,異型性小,與發源組織的形態相似,細胞無
間變。
(2) 惡性腫瘤:分化低,異型性大, 與發源組織的形態差別大,細胞有間變。

(二) 生長速度之區別
(1) 良性腫瘤:緩慢,有時可呈間斷性生長與停滯。
(2) 惡性腫瘤:迅速,常呈失控性及不協調性生長。

(三) 繼發性變化
(1) 良性腫瘤:一般較少見。
(2) 惡性腫瘤:常發生壞死出血及繼發性感染。

(四) 生長方式
(1) 良性腫瘤:膨脹性生長,常有包膜形成,邊界清楚,可推動。
(2) 惡性腫瘤:浸潤性生長,無包膜,邊界不清楚,比較固定。

(五) 轉移
(1) 良性腫瘤:不轉移。
(2) 惡性腫瘤:可有轉移 (淋巴、血道或種植性轉移)

(六) 復發
(1) 良性腫瘤:手術後很少復發。
(2) 惡性腫瘤:易復發。

(七) 對機體的影響
(1) 良性腫瘤:影響小,主要為局部壓迫或阻塞作用,如發生在內分泌腺,可引 起功能亢進。

(2) 惡性腫瘤:影響嚴重,可以壓迫阻塞,破壞組織,出血感染,轉移,最後引起死亡。